PCHOME的商店終於到了400個購買人次,經過了半年。(不包含YAHOO跟露天) 上游的阿根廷廠商也看過了這些照片,他們也很喜歡這個妹,有時候並不一定要找絕色美女來拍,常常就只是一個FU不錯,整體的感覺就很不錯。 而且找專業的來拍有一個很大的缺點,她們不瞭解這茶葉,只是擺POSE,拍完就閃,跟這瑪黛茶不會有感情。沒有這感情,就不會有那個FU。 |
what's yerba? |
八月底,可以上架。 瑪黛茶Yerba Mate是一個很特殊的東西,它並不像一般的進口茶葉擺上貨架就會有人買。它需要不斷詳盡的介紹與解說,才能讓人瞭解它是什麼,最後買回家泡來喝。 很簡單也很直接,但卻也是經過了這半年來歸納出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心得,當然也是制訂下一步的方向。 從小就一直是很喜歡泡茶,長大以後更是常常在大賣場茶葉區東看西看,以前還很難看的到進口茶葉,絕大部分都是台灣自有品牌,如果想要找英國紅茶或者德國花茶,得要到百貨公司的超市,或者專賣進口茶葉的店才有辦法找的到。 這幾年TWININGS和DILMA已經在大賣場跟一般超市出現,可能也是因為漸漸這些進口茶葉的知名度越來越高,台灣人對他們也是越來越熟悉,所以只要放上架,自然也會有人買。有消費,才會有供給。 之前在留學期間其實每天都在泡Tetley, Twinings, Dilma這些英國紅茶果茶花茶,因為超市的架上大概也只有這些可以選,而且也不貴說,甚至比在台灣的售價還要更低。這些品牌對於這些英國系統的人來說,實在是太熟悉了,根本也不用介紹,更不用解說。只要擺上架就能賣。 我每天清醒以後都會泡一大壺茶,這一壺茶就是我一整天水份的來源。那時候其實多希望這些超市貨架上會出現一些烏龍茶,綠茶,菊花普珥茶之類的茶葉,這樣就不用特別去亞洲超市去找這些熟悉的滋味。也不用幾乎每天都是泡紅茶,最多是水果味或者花草味的紅茶。 不過,如果在這些英國系統的紅茶架上突然出現了一盒烏龍茶,對我們這些熟悉烏龍茶的人來說,當然是會有一種親切感,但是對那些白皮膚的人而言,心裡只會想,這是個什麼碗糕,能喝嗎?什麼味道?可能連看都不會去看,因為對烏龍茶不瞭解,不熟悉,也不知道。 同樣的狀況回到了台灣的超市貨架上,如果在一片的烏龍茶綠茶高山茶的景象中,突然出現了一盒瑪黛茶,實在是很突兀。就算擺到了進口茶葉中,夾在 Twinings, Dilma之中,一樣是很奇怪,尤其當瑪黛茶盒子上印的是西班牙文,在全部英文盒子中出現了西班牙文的盒子,也是很奇怪。(雖然對很多人來說這些蝌蚪文長的都一樣。) 再 往旁邊一點擠到了日本的綠茶粉跟韓國的柚子茶麥茶區,瑪黛茶一樣是沒有容身之地。而且它會變的更孤單,完完全全不同屬性的東西是沒有辦法放在一起。勉強而 言,除了都是拿來泡拿來喝以外,實在找不到任何的共通性。就像包子饅頭可以放一起,羊排牛排可以一起放,但是包子跟羊排放旁邊就很怪了啊。 |
top▲ |
where to go? |
除 非,有它專門的一區,就是放瑪黛茶所有相關的一切,而且還需要完整的介紹跟說明,如果單單只是擺在架子上,沒有任何解說,只有本來就已經知道瑪黛茶的人會 買而已,不會有人知道它到底是什麼。(就跟我第一次買瑪黛茶一樣,因為本來就已經喝過一次,所以才會知道它是啥。要不然實在不可能就伸手去把這未知的茶葉 放進購物欄裡。) 但是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,要放一整個貨架有多麼可怕,先不論上架費已經是很可觀,還有要鋪滿整個貨架的庫存量,再外加廣 告跟說明,可能還需要養員工去一個一個去介紹這是什麼,就好像在各大賣場都會看的到有個阿姨在請人試喝剛泡好的茶。這些費用實在不是我這個超級無敵迷你小 公司可以負擔的起的。 實體通路是一定要走的一條路,雖然網路購物一直不斷的在成長,但是跟絕大部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,還是有一段距離。 Online Shopping is a good channel for early adopter. 這句話是韓國瑪黛茶經銷商跟我說的,他把在韓國這幾年的發展經驗稍微寫了一下,提供給我當作參考。不過有趣的是,他的經驗跟我去年腦海理所制訂的計畫,其實基本方向架構是一樣,但是方法不同。 主 要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資料,沒有任何數據,甚至連客人在哪裡,屬性是什麼,通通都不知道,只能畫出一個大方向,大概要怎樣作。只有在不斷的 實驗當中才有辦法找到下一步要怎樣走。當然,韓國仔也沒有任何資料,他也必須在不斷的銷售中去取得可用的資料,分析為資訊,最後在擬定下一步計畫。 這半年來的銷售量雖然很糟,但是卻是提供了相當好的基數可以用來分析,很重要的一個數據就是,男女顧客比例大概是20~25% : 80~75%,年齡層在25~40歲,這個數據真的非常的重要。因為這是選擇下一步實體通路的重點。 另外,超過 45~50 歲以上的上網人口比例並不高,但是鑑於二三十年前曾經流行過瑪黛茶,仍然有相當大的一批中高齡潛在顧客是還沒有被發現,他們並不知道台灣還有一個瑪黛茶的供應來源。除了口耳相傳介紹以外,最好的方式還是上一般店面去賣,這樣才有辦法讓這些產品接觸到這些顧客。 我必須要找一個足夠大的空間可以讓我擺放完整的說明,最好是一整個貨架。必須要靠近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地點,必須要有人可以幫忙作解說跟介紹,這個地方的客層屬性必須在 20~25% : 80~75% 男女比例,年齡層得要在 25 ~ 40 歲之間。最重要的是,上架費必須要我這超級無敵迷你小公司有辦法負擔的起。 大賣場,超市,藥妝店,這些選項通通都刪除了。除了因為不符合以上所考慮的因素之外,被抽的趴數也太高了,動輒50%以上,太可怕了。 那,還有哪裡可以去? |
top▲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